一、設計的包容性
人類科技的發展導致了現代社會的大溶合。
1、種族溶合。不是說丟棄本民族的傳統,而是在發揚。在藝術領域有一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雖然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種族,都有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但人的本質是相同的。看一些古今中外的作品,文學也好,繪畫也好,戲劇、電影都好,好的作品能讓人產生一些共鳴,時間和空間都不會成為溝通的障礙。在現今的社會里技術是有國界的,真正沒有國界的是藝術。我們設計這些藝術就可能成為一種世界語言,我們這個領域就會包羅萬象。
2、文化溶合。文化融合不是文化的競爭,美國的科技可能是世界第一的,但它出售給全世界最大價值的不是飛機大炮,而是電影等文化的傳播,這才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影響力。中國文化有一個核心的字,那就是“和”,我們還沒有用好這個字。這一點我們要像美國學習。溶合不是一方把一方吃掉,而是在現今的環境下去共贏。
3、思想溶合。在中國一直以來有一個說法叫思想統一,行為可以統一,語言也可以統一,但是思想沒辦法統一。統一思想是讓大家只想一件事,用一種思想去瓦解另一種思想。前段時間我看到香港電視臺的一則公益廣告:下雨天,有一個和尚、一個基督教徒、一個穆斯林教徒在一把傘下避雨,這個廣告倡導的主題是就是在同一個世界下共生共贏,我覺得這個創意非常好。
大家經常會說統一風格,在酒店的設計里是否一定要統一風格,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風格都要去統一的,因為每一個消費的空間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酒店設計思維的多樣性是非常強的。現在在藝術交流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激現象,過分的強調藝術,而忽略了人文。現代人對藝術的包容性很大,各種奇特變幻的造型大家都能慢慢接受了,而更關鍵的在于人們在欣賞這些東西。
我們做設計是要面向不同領域的,而且也在不斷的傳達自己的創意效果。我們在做酒店和其他設計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的問題,為什么做,如何做。在設計過程中,這方面的東西考慮的越多,就更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作品中我們隱隱約約做了一些感覺出來,像門頭只是進行了簡化,看起來非常有氣勢,非常的氣派。
三、留給自己的東西
每個作品做完之后都有感覺不足的地方,在作品中不斷的遺憾,不斷的感到不足,找到自身跟別人的差距,我們肯定就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設計水平。其實分享比擁有更重要,在現今交流的社會中做設計,共同分享大家的設計經驗和思想,可以更好的提升自我,并在交流中為自己在未來的設計中注入新的思想和創作的活力,使自己的設計之路走得更遠更強。
設計不止是創造自己喜歡的東西。做完一個自己喜歡的作品之后,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自我審視及旁觀審視。跳出自己的思維,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這個作品,去剖析作品的不足之處,使自己的設計領域可以得到更大的拓展。即使不是很有趣也要好好做,設計時一開始會覺得空間匹配非常無趣,在我們非常認真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會挖掘出有趣的東西。增強興趣和喜好做法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把空間做得更加完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