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的特性
在信息社會中,全球文化的傳播無論是傳播速度還是傳播廣度來說,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全球的文化趨于一體化,另外一方面民族的、區域的文化又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在文化大同中,凸顯自己的個性,產生這種現象的緣由是什么,有什么規律可循,這正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一起討論的問題。
(1)地域性和識別性。
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物質條件,而在諸多的因素中,地理環境的因素尤為關鍵。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不同的地域、人種、環境,受其影響,其產生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正是由于這種地域性特征,使區域文化又能夠與其他地方文化區別開來的可識別性。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區域都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在人類文明和世界文化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2)延續性和發展性。
一方面,任何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形成后都具備延續性,在文化的延續中,文化形態保持了原有的特征。另一方面,任何一種文化在歷史進程中都會發生變化,在發展中文化形態將會發生演變。文化在發展中的演變會出現如下狀況:一方面本民族、本地區的文化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形態,這種文化形態對于外來文化和現代文化產生一種排他性。這就出現了對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延續。但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它會吸納接受外來文化,表現出文化包容性的特點。同時本民族文化、本地域文化又都隨著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而產生新的文化形態。所以,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它需要保持其自身的原有文化形態的基礎上按,不斷的改造落后的文化形態,最后形成一種具有新內涵的新活力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態。這是文化演變中的圖例,表明了任何一種傳統文化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都有一種吸納和包容的特點。左下邊的圖表現了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本地域文化新文化的一種結合,在包容吸納的同時又產生排他性。這里就出現了右邊的圖像,說明文化會包容后會產生新的文化形態,新的民族地域的文化形態在現代文化下面也會產生一種變化。
在今天,民族和地域文化的演變現象必須從全球經濟和全球文化的背景中考慮。當前,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各個國家不可避免再封閉式的發展。任何民族、任何地域的文化都會受到國際文化的影響。無論你是愿意還是不愿意,當今的民族地區文化必須放在國際文化的背景下來談論。而且國際化的背景不是靜止的,是動態的,所以受國際化影響的地域文化的形態是可變的,是可發展的。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各種外來文化開始涌入中國,對中國的設計文化產生影響。這其中就包括室內設計。回顧一下近30年來的室內設計的文化特征,就可以發現,一方面各種不同的設計風格充斥市場,另外一方面又有各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裝飾風格日益盛行。這種現象就體現了一種在國際化、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交融的表征。
因此不難看出,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它的文化,一方面受自身因素的制約,另外一方面又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而表現在具體的文化發展過程中就是地域文化的傳承與革新的關系。從室內設計的角度說,就是地域文化設計與全球文化設計交融后的一種特征。
這是三亞希爾頓酒店,是一個富有南國風情的酒店,建筑形態具有地方的特點,同時又有一種現代的氣息。
另外,中國近30年來的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形態思想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生活方式要求產生適應這種生活方式的物質形態,反映在室內空間上就要求有新的空間形式、新的思想觀念,并要求產生適應新的審美理念的物質形態和新的裝飾形式。
二、地域文化的傳承
任何一個民族,只有保持其本民族的地域特色,才能在整個世界文化圈中凸現出來。有人曾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時我認為:“只有地域的才能體現民族的”。因為地域文化的形態是最明顯的,而最明顯的才能最凸現。
隨著中國民族經濟的發展、民主文化的復興、民族意識的強化,中國人必然會認同、尋求、梳理、發揚、光大自己民族的文化。而這種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發揚傳承符合文化傳承的特點。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地區,因為地理因素、人文差異、文化積淀的不同必然會形成自身的文化特征。這種特征在某一階段會因為某種外來的因素發生變化,但由于本質的因素不變,其自身的文化特征終將會凸現。在中國的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文化受到各種沖擊,而21世紀中國的經濟、中國的綜合國力、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在提升,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人又一次喊出了尋根的口號。
三、地域文化的革新
1、革新是必然的。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要發展的,都是要革新的,這也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因為它由各種因素所致。
(1)時代因素
社會物質形態在變化,人們的意識在變化,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變化。這種意識和觀念的變化反映在室內設計領域上就是對中國文化認知的差異。
同樣是中國的建筑,中國的藝術處于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于建筑形態和藝術風格的認識程度都有所不同。如上世紀80年代戴念慈先生的曲阜闕里舍與本世紀貝堇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明確提出了“蘇而新”、“中而新”的創新思想。提煉簡化了中國傳統建筑與裝飾中的諸多構建啊與局部特征,中國古建筑灰瓦屋頂的檐口已經簡化成青灰色的框架。
闕里賓舍與蘇州博物館相比,建筑在形式創新上側重點不同,究其原因是因為時代精神的不同,人們的審美觀念在變化,建筑師、室內建筑師的創新思路也必然發生變化。
(2)工藝因素
傳統建筑以手工藝為主,幾千年傳承下來已經非常嫻熟了?,F在的建筑技術、室內裝飾工藝有了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生活觀念在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工程、裝飾工程的大規模工廠化、模數化、裝備化。原來諸多手工的環節變成了工業化、裝配化操作,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是很多傳統匠人的手工藝失傳,先前的雕梁畫棟等傳統工藝在建筑工業化生產的背景下都將改變制作模式。
(3)材料因素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建筑材料變得豐富多樣,對于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現提供了各種可能性。這就促使新的建筑形式的不斷出現。在今天,若是再用以前的磚石、木材等來表現建筑就變得不實際了。鋼、玻璃以及各種仿真材料的應用導致了了建筑形式和裝飾形式的更新日趨頻繁。所以說設計的創新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社會形態、生活理念改變、物質產品不斷豐富后的必然結果。
(4)生活形態
社會在發展,社會的經濟水平在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社會的生活形態、人們的生活形態都在發生變化。因此,為了滿足社會和人們生活需求的新的建筑作品、環境藝術作品也隨之產生。而在表現這些新建筑、新功能的作品中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表現形式。
2、革新是必然的
一種文化的存在必須要有它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又是同民族的個性特征相互關聯的。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身特點就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同。近代中國經濟落后,國力衰退,由閉關鎖國的發展到一下子被迫打開國門,被動的接受外來的新事物,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到了現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主動地打開國門迎接外來的新事物,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文化的不斷沖擊下,不可避免就會產生文化的交融,反映到設計領域,必然會出現文化的創新。而這種創新又是必須的,因為當今社會任何區域的文化都受到了國際文化的影響。
四、傳承與革新的交融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室內設計中的全球化設計與地域化設計兩者之間并非就是相互排斥的,反而兩者之間可以相互融合,各取所長。對于中國的室內設計來說,更多的就是要在傳承與創新方面進行權衡。
1、基于傳承基礎上的革新
在對傳統建筑、傳統工藝設計中的創新,要有一定的根基。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深厚的底蘊,是一個獨立的文化體系,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國傳統裝飾藝術中有許多東西是可以繼承的。譬如對啊于建筑無論是怎樣革新都必須了解中國建筑中的形制、形態、發式、用材等,都必須了解中國傳統裝飾文化中含蓄性、平面感、陳式化等特征。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最根本的東西,才能進行提煉整合,而經提煉整合后的作品,就是基于傳承基礎上的革新。
在建筑裝飾創新中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例如把傳統的建筑界面、空間形態中本質的基本因素加以提煉,再表現出來,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法。如晶宮設計裝飾工程公司設計的作品,其采用簡化構件的手法,運用新材料進行表達,去掉了許多過渡性的構件和細節。又如上海金茂大酒店的大門,原型就是門罩,是將傳統兼硃重的構件簡化、提煉,經過革新后再表達出來。都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優秀例子。
又例如對于傳統建筑的局部構件再組合、再創造,在藝術創作中,為了表現某種因素,往往將傳統建筑的某些局部構件組合運用到設計中,這些構件大多數作為表現傳統建筑文化的載體。例如將室外的一些構件引入室內空間來表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這些方法都是對藝術形態創新的不同表述。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表現的方法不一樣,表現的形式不一樣,表現的形態不一樣。無論是簡化也好,還是組合也好,中國傳統建筑的裝飾形態最本質的是強調二維關系。中國傳統裝飾文化建筑文化里,其實跟中國的文學詩歌都是一樣的,強調的是二維的關系,強調的是平面感,強調了表現中的含蓄,強調的是表現中的程式化。我們只要抓住這些最本質的東西,表述中國傳統建筑裝飾文化最本質的特征。
2、形式上的繼承,功能上的革新、完善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與農耕聞名中的生活方式相距甚遠,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更為科學、更為合理、更為人性化。由農耕聞名中的生活方式發展成為現代的生活方式是人類文明的表現,是社會的進步。所以,總室內設計的角度來看,無論怎樣繼承或革新,都應該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作為最基本的目的。
我們所說的對傳統的繼承,主要是表現形式上的繼承。倘若為了繼承傳統民居的形式,而堅持保留內部功能,那么是不合理、不科學的。像這種民居現代人再也不愿住在里面,我曾看到有這樣一張椅子:它的外形恩是明式的,座位的面層加了海綿墊。椅子很有中國味,坐上去也很舒服,這就是功能上的創新完善,像這種例子還有很多。
綜上所述,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室內設計中的全球化設計與地域化設計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室內設計中,一方面需要認真傳承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如何在全球文化背景下體現設計作品中適應時代的功能要求、工藝要求和審美特征。